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早已消失的道观, 神秘的藏宝图(七)| 城头变幻大王旗

2019-07-02 00:00 重庆出版集团

编辑:周小波

说起重庆,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不得不提的重庆火锅?3D魔幻的立体城市?还是风格独树一帜的重庆rap?

毫无疑问,重庆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和很多城市都一样,重庆许许多多的历史都已经随着时间消失不见了,有的也兴许只留下一个名字而已。

比如,上清寺。

几乎每个重庆市区的老百姓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人找到过它。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无尽的过去和无数的传奇。不管是去没去过重庆的你,希望读完这个故事后,你会喜欢上这座稍显神秘的城市~也希望这场寻宝探险之旅结束后,能让你找到专属于你的无价之宝!

那么,现在就和小编一起出发吧!

引子

深夜来到重庆的上海女孩,

早已消失的道观,

神秘的藏宝图

— 08 —

“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一句来自鲁迅的诗,是为被国民党枪杀的五个文学青年而作,中学语文课上背过,我信口念出来:“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也应该在20世纪30年代初,那是军阀混战最厉害的时候。老曾你看看,这应该是指的哪里?”我把字条递给老曾。

“‘城头变幻大王旗’,在重庆那一定是通远门了!”老曾一边教小敏烫毛肚,一边不紧不慢地分析着。

“军阀混战时期,几路军阀争夺重庆城,都是攻打通远门。打进来的,就在城门上插上自己的旗帜。通远门周围的小店主,经常都备着交战两方的旗子,每天枪声一停,就派人去看城门上插的是谁家的旗帜,城门上是谁家的,自己店门口就换上一样的。”战乱时期的重庆商人,就那么坚强而灵活地承受着政局的变幻。

“通远门经过很多次翻修,最近这一次动得很大啊,诗中的箭楼应该是指哪里?”我问。

老曾给我倒了杯啤酒,说道:“通远门的箭楼,那可不一般,好多国外的军事历史和建筑学家都来研究过,所以几次翻修通远门,都没有动那个箭楼的基础。”

“那个箭楼有什么特殊性?”小敏跟着问。

“一般箭楼,是城墙上突出的一个方形的小碉堡,有些也修成半圆形的,但这个箭楼,是菱形的平面,凸出在城墙上。方形和半圆形的平面,需要三个守卫才能看清敌军的情况,菱形平面,只需要两个守卫就行了,而且更好布置狙击手。”老曾用筷子蘸了些酒水,在桌上画出两种箭楼的差异。

菱形箭楼:——◆——

传统箭楼:——■—— ——○—

“中国古城墙很多,但像这样设计的箭楼非常少,所以是珍贵的遗迹。重庆十七座古城门,只有通远门有特殊的箭楼,而且也已拆得差不多了,如果这首诗是线索,应该在这里。”老曾拿杯子找我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已经六十多岁的老曾,长相非常年轻,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才四十左右。听驴友讲他从小习武,没有人敢和他比酒量。

“‘上清道人何处寻,登高轻敲打火机。’这两句应该是指约见的暗号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吧?”我问老曾。

“上清道人,道家的人经常都这么自称,说不定就是小敏的叔叔;打火机,应该是约会的信物。”

小敏辣得大口大口吹气,一边不断地把锅里的东西往嘴里放,一边说:“太好了,我们快吃吧,吃完就去那个箭楼。”

老曾安慰着:“这里从抗建堂旁边出去,就是观音岩车站的天桥,向下走就是通远门,很近,我带你们去。不要急,慢慢吃。”

“啊,那我们走的路太绕了。”刚才从通远门上来绕了很远的路,没有想到回去却那么近。

“曾先生,遇到您真是太幸运了!”小敏客气得一本正经。

“别那么见外,把我当成你家长辈就好。”老曾从来不讲客套。

老曾结过账,我们一起沿公路向通远门走下去。凌晨三点多的街道上行人很少,已经有几个清洁工在扫地,偶尔有出租车经过。

快到通远门洞口时,老曾指着靠皇嘉大酒店一侧被大树挡着的城墙:“那边就是箭楼,但被新修的女墙挡住了,还有些树,看不清楚,我们去上面。”

穿过明代的古城墙,踏上新铺的青石板,来到一小时前经过的通远门上广场。广场空旷无人,尽头处茶社门口的招牌灯孤单地亮着。

老曾带我们向茶社方向的角落走去,上几步阶梯靠着城墙走,树木掩隐之处,路灯下模糊看见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平台。老曾说:“那就是箭楼,在上面看,感觉是四方形的。”

小敏拿出那个打火机,脚步快起来,我也快步跟上。

箭楼平台的黑暗中,隐约有一个人影站起身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