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满清屡禁不止的缠足:不仅男人热衷,女人也痴迷?
说到缠足,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民国画家沈嘉蔚有一幅著名的油画《宽容》,站在油画最前面的这位还留着辫子、显得格格不入的老人家,就是今天要提到的人物——辜鸿铭。这位学问精深的民国学者不仅仅是纳妾制度的提倡者,更是女子三寸金莲的爱好者。
对缠足,说辜鸿铭是狂热痴迷也毫不为过。他不但有过“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的言论,更甚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手里还必须要拿一条妻子用过的裹脚布,自称没有裹脚布就写不出东西。旧时代的男人有多热衷于女人的小脚,可见一斑。
美国汉学家易劳逸在《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中写道:“男人们痴迷于缠足女人穿的绣花小鞋,缠足女人摇摇摆摆地走路和她的翘臀都能唤起男人的性冲动。”这段话与辜鸿铭所说的“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有异曲同工之处。
易劳逸认为,三寸金莲对男人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女人的性器官。古代女人迎合男人的审美,不惜自残身体获得小脚,和“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同样的道理。甚至可以说,小脚比漂亮的脸蛋更有吸引力。
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家族、土地与祖先》详细描写了缠足后的小脚,畸形的外在只是表面,用外力强行使脚背成为弓形,不仅伴随着漫长的疼痛、肌肉萎缩,有时还要烂掉一两个脚趾。
缠足的习俗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清兵入关后,汉族男子最终向“剃发令”屈服,可针对女子的“缠足禁令”却始终无法推行,甚至还因此出现了“男降女不降”一说。后来不但汉人女子不听禁令,连旗人女子都偷偷裹起了脚。
冯骥才《三寸金莲》中的黄家三姑娘就认为自己此生的幸福都为一双大脚所累,抱怨母亲没有给她缠足。可见,不仅男人倡导缠足,女人也痴迷其中。
缠足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条长长的裹脚布,不仅是裹在女性的脚上,还裹在她们的心里。
缠足的起源是什么?男人为什么要鼓励女人缠足?易劳逸在《家族、土地与祖先》中,对缠足这一旧俗的始末和原委不吝笔墨。对这个历史现象,他不是出于纯粹猎奇的态度,而是将它看作当时女性社会生活的重要投射。
缠足是帝制晚期女性生活的一个剪影,不单单是缠足,《家族、土地与祖先》几乎勾勒了女性从女儿到女人的一生,妻妾、冥婚、子嗣、再婚……方方面面,无有不及。令人惊叹的是,这位美国的汉学家对当时中国女性在婚后所遇到的婆媳关系、丈夫外遇等问题竟然都知之甚多,甚至连一名中国女性新婚时的心理活动他都揣摩得细腻逼真。
如果对这些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被称为“中央帝国社会学密码”的《家族、土地与祖先》~
相关推荐
这是一本可称之为“中央帝国社会学密码”的书,以长时段、全球史视角重审近世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巨变,打破陈见,重塑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
☆著名历史学家罗威廉、范力沛、琳达•库克•约翰逊等实力推荐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
书名:《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精装)
作者:[美]易劳逸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点击图片可购买)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