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编辑推荐|《战国·白云谣》,一幅挥洒飘逸的江湖画卷!

2021-09-15 19:57 重庆出版集团

编辑介绍

每一本书的诞生都离不开作者的灵感与创作,除了作者本人以外,还离不开一位从头到尾负责书籍出版流程的人——编辑。

重庆出版社拥有众多优秀编辑,即日起,我们会不定期的邀请他们来为大家推荐图书,欢迎读者朋友们持续关注。今天,由重庆出版集团社科分社的编辑李子为大家推荐《战国·白云谣》。

李子, 重庆出版集团社科分社资深编辑 ,200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策划、编辑图书有三桅帆系列、凤鸣九霄系列、《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罗马史》(全五卷)、《美学》(全四卷)等。

图书介绍

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潜伏着自己的组织,赵国的“黑衣”,齐国的“琅琊”,秦国的“萤火”……他们或明或暗,悄然影响着群雄博弈的势力天平,直到公元前260年,他们拥有了同一个目标:“战神”白起。

孤身犯险的执拗少女,来路不明的沉默铁匠,潇洒烂漫的毒舌保镖……无论他们怀揣着什么样的秘密,过着什么样的人生,都要前赴后继到这场有去无回的任务当中。他们背负起了责任,也背负起了爱恨……

精彩推荐

踏歌让我帮她的新书写序言,稿子发给我的时候,我看到她的标题《战国·白云谣(第十稿)》,就已经哑然失笑——改到第十稿啊,果然,现在的武侠,就是要这种肯下死力气的老实人,才写得出来。

不知不觉,武侠小说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和时代的变化、作者的阅历、市场的热度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改变最终会使武侠走到什么地步,我们也很难断言。但当踏歌这部小说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其实可以把这种改变,说给更多的也许还没注意到这一点的读者听一听了。

这种改变就是:武侠小说,其实正在从鼎盛时期粗放型的快餐文学,慢慢地转为苦吟型的经典文学了。

当然,这里“经典文学”的意义,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写出了“经典”——那是需要交给时间去评判的,而是说,我们的创作态度,是更认真、更个人,更追求文本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文学”式的。

较早的一批作者,萌起于网络文学的兴起之初,几乎完全是免费写作。之后,虽然有杂志提供发表平台,但杂志的体量与固定的稿费,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都无法支撑作家们的全职写作。

这样过了十年,网络文学爆发、IP热潮兴起,武侠却刚好随着传统纸媒的衰落,而陷入低谷。

什么人会来写武侠呢?当然是,对武侠真正有爱的人。

仔细研究这一批作者,你就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是拥有高学历、稳定收入的。因此,他们完全不必靠写作养家糊口,也没有周更、日更的压力。写武侠是他们的一个业余爱好,有灵感了写一点,没灵感了就放一放、改一改,写完了,沉淀一段日子,再批阅、增删、推倒、重建……

如此一来,一部作品,在最终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如《战国·白云谣》一般,修改到第十稿,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作家通常会处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完全自由地构思一个故事,并按照自己的追求,将它精雕细琢,尽量完美地创作出来。其间,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因此,这些作者其实被允许有更多的自我表达和文学追求。

这些二十多岁开始创作的年轻人,正处于表达欲最强烈的时候。受过较高教育,不可能老老实实地写那种被前人写过无数次的升级、冒险故事。他们更想写的,往往是关于个体成长的困惑、社会现象的反思、历史事件的见解,以及自己对人性的理解。

所以,虽然使用了通俗文学的外壳,但这些人所写的武侠,炼字、炼句、留白、解构,写法却是纯文学式的精巧细腻;同时,内里充斥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自由表达。

在经历了漫长的蛰伏与思考,锤炼与打磨之后,《战国·白云谣》试图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场武侠世界很少涉及的战国风云;是一个更平衡了浪漫情怀,与文学深度的“好”故事。

新奇、浪漫、细腻、深度、完整……赌上更多的心血,花费更多的时间,所有这些优秀的要素,我们全都要!

过去的武侠,永远留着遗憾与不足,因为它们已无法改变;

而我们的武侠,则始终存在更进一步的可能,因为我们还在创造。